其实中国并非没有拍摄过科幻片,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流行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知道吗?我们落后太久了,当国门打开时我们发现了差距,于是全国上下涌动着一片学习的热潮,知识(理工科知识)成了国人如饥似渴获取的目标,而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上映,这部用今天眼光看来太土太垃圾的半科幻电影根本不够档次,但它还是大大地吸引了当时观众的眼球。
与同时期美国的科幻电影《未来世界》相比,《珊瑚岛》的确是档次太低了,可别忘了,那个时代是我们拿一块日本电子手表还会啧啧称奇的时代,我们在基础教育普及和科学素养的整体培训方面都大大落后于这个世界绝大多数地方。
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就是杠杠的108,随着高考恢复的第四年,一大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担起了祖国科技发展的重任,可就在几年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广阔天地里挥汗如雨地改造思想,在田间地头战天斗地,但是他们一旦捧起了书本,很快就能掌握知识,就能让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在短短十数年间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中国的科技实力越来越强,甚至可比肩欧美时,我们为何反而没有了当时对未来的憧憬和想像了呢?要想创作出优秀科幻文学作品和科幻影视作品,所要求作者本人的条件其实相当苛刻,首先你必需是一个受过高等理工知识教育并非常富有想象力的人,其次你还必须是一个相当关注世界前沿科学知识的兴趣者,最后你还得具有一定水准的文学写作能力和足够的写作时间,说白了就是他须得是个文理双优且很有创作冲动的人。中国缺乏这类人吗,上述几点似乎都不缺吧?他们缺乏的就是创作的冲动和足够的时间。
当穿越系列红遍网络和屏幕时,为什么这些作品清一色和科幻不搭界呢?说白了吧,这些作者都是文科艺术类出身的跛脚鸭,他们对理工类知识的了解基本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能要求他们什么呢?能把《三字经》整到汉代的那些人,你要求他们拍科幻电影,这未免太为难他们了吧?
那些货真价实理工类出身的人,他们搞的是实用科学,玩不得虚,都是真刀真枪,比不得艺术类文科生两片小嘴叭叽叭叽就能混饭吃的本事,其中拔尖的人家没功夫,一般的又没时间更没兴趣,能在互联网和影视圈里嘈嘈嚷嚷的大多是些搞政治、法律、表演、美术一类的人,和他们谈论量子物理、宇宙黑油理论你不觉得是对牛弹琴吗?
话说回来,还是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训根深地固,才导致中国现代即出不了杰出的科幻作家,更拍不出一流的科幻电影,这奇怪吗?实用至上可是中国人信仰中最不易动摇的基本信念和立世法则,试想如果谁肯出一千万悬赏一部出色的科幻作品,我相信用不了两年,全世界就会领略到中国人对未来的奇思妙想和无限遐思的超常能力。
我的结论是不是没有,而是不想。套用本山大哥那句台词:整那些虚的干哈?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erbi.cc 搞笑故事 蜀ICP备202100619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