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民国就是一场散去的戏,在曾经的锣鼓喧天中,不知道上演了多少传奇故事。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多如牛毛。她们或貌美倾城或才华横溢,总之,人人都有不凡之处。
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也是一位满身风华的女子,她的名字叫林徽因。于万千民国男子来说,她是高山雪莲遥不可及,而凡尘俗世的男子,只配仰望她。于万千民国女子来说,她是一个如“妖精一般的人物”。她们嫉妒她,诋毁她,同时,又害怕她,她们认为:这个女人给自己带来了强烈的威胁感。
但是,于我而言,她只是民国漫天璀璨星火中的一颗,纵有倾城之姿到底柔软善良。在世人眼中,她因家世显赫,美貌出众,而受到众多男子的追捧和宠爱。但是,至于她的才学和见识,可能是因为懂得人不多,往往总被人们忽略。
正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再漂亮的皮囊,都终有一天会刻满岁月的印记,到了那时,美人的盛世容颜还会存在吗?答案想必大家心中都有数。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学识和气度,往往能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都不会被抹去。
刚好林徽因就是那种美到骨子里的女子,她有资本让无数的男人仰望,同样,也有资本让无数的女人嫉妒。因为,只要有她的地方,总能让那些所谓的贵妇名媛,黯然失色。用现在的话来说,林徽因属于那种自带话题属性的女子。
每每有她出现的地方,总能轻易掀起一阵舆论狂潮。在一阵狂潮中,男人仰慕她的美貌才华,女人们更热衷于谈论她的家世,至于她的才华和学识,则可能是出于嫉妒的原因而被一笔带过。
所谓的八卦,不过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编造出来的某些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八卦之外的林徽因,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女子?
纵观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她生得生逢其时,也可以说她生不逢时。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之所以说她生逢其时,是因为她出生在民国初年。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在此之前,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他们大多都没有机会上学,即使极少数得到了上学的机会,也只能学一些简单的《女戒》、《女则》之类,荼毒女性思想的腐朽文学。而世人传授给她们最多的思想,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相夫教子。
所以,林徽因应该庆幸,她生在了正席卷着变革浪潮的民国时期。
因为,这个时代,大大的减弱了对女子的束缚。于是,她可以大胆地迈出家门,去学堂接受新的文化和知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一辈子关在那片小小的天地中,相夫教子终老一生。
如果,没有民国时期自由文化的熏陶,林徽因想达到后来的成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她是幸运的,她应该感谢自己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她的家庭,有关她的家世,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林氏一族是福建闽县有名的旺族,严格来说,她其实算是出生在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祖父曾是两榜进士出身,父亲曾留学日本,后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她的两个叔叔也都投身到了革命之中,在她幼时,家族在当地还算得上是颇为显赫。
大概是父亲早早出国留学的原因,她的家庭氛围一直以来都比较开明,因此,她才得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是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她自身的聪颖好学,才让她身边围满了一群德才兼备的朋友。她们可以一起高谈阔论,一起努力进步。
这大概是她生逢其时的第二点,毕竟,从她父亲死后,林氏家族就渐渐的开始了败落了。若是,她再晚出生几年,或许她便不会如此好命。其父和著名的政治家梁启超是至交好友,而她与丈夫梁思成也算是青梅竹马。幼年时奠定的良好的感情基础,也成为了他们日后幸福婚姻的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梁思成只比她大三岁零一个月。而三岁的年龄差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年龄差距再大一点的话,他们可能就玩不到一块去了,那么,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两小无猜了。根据以上种种来看,林徽因真的是生在了好时候。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林徽因却又显得生不逢时。
幼时的她,虽然,漂亮聪慧也深受父亲的喜爱,但是,她却有一个不受宠的母亲。当确定她母亲不能生育之后,其父便重新娶了一名妻子。而这位新夫人的肚皮,可谓是相当的争气。她先后为林家生了四个儿子,自此,这位新夫人在林家的地位再也无人能够动摇。
但是,如此一来,家庭关系自然就会变得紧张,而幼小的林徽因,更是深受其害。
倘若,她能生活在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现代,那么,她的童年想必会幸福很多。而这,便是她第一个生不逢时之处。
既然有一,那么,必定有二。她的第二个生不逢时之处,得从她所经历的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说起。或许真的是命运使然吧,原本30多岁正是一个人精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她本可以在黄金年代,凭借着充沛的精力,好好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不幸的是,她遇上了战乱。
战火不但毁了她的事业和安逸的生活,甚至,还摧毁了她的健康。她与梁思成结婚后,两人一直都在国外留学,选修的都是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当他们带着优异的成绩学成归来之后,从事的也一直是与我国古代建筑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两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谓是天作之合,他们始终是彼此最密切、最得力的合作伙伴。他们一起去野外调研,一起撰写调查报告,共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们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我国古代建筑研究者中的佼佼者。
两人无论是在古代建筑遗址的考察,还是古建筑的修复中,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战争不曾爆发的话,属于他们二人的辉煌,将远远不止于此。
可是,她终究没能一直受到上天的眷顾,战争越来越近,北平城的上空,好像随时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在写给女儿的信中,她曾抱定了与北平城共存亡的信念。她曾坚信,只要中国人足够勇敢,那么,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但是,当局却让她失望了。
在北平沦陷之后,她只能拖着病体和家人一起,仓惶踏上躲避战火的道路。在那段时间,这个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家庭,几乎踏遍了中国所有的铁路。空袭和警报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而颠沛流离,更是生活的常态。是这段艰苦的逃难生活,让她不幸感染了肺病,自此,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对于医疗技术发达的今天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什么要人命的大病,但是,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样的病足以拖垮一个人。尽管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严峻的现实却并不允许他们就此停下,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是昆明。在此期间,她的体温曾多次超过41℃。
在生死线上几经徘徊的她,最终,还是顽强的挺了过来。
但是,在顺利到达昆明后,他们的生活,却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在此期间,她和众多的知识分子一样,陷入了衣食无着的贫困境地。更加雪上加霜的她,还得忍受病痛的折磨。为了一个月四十几元的法币,她必须每星期爬四次山,走老远的路到云南大学去教英文。但是,贫病交加的生活,并没能消磨她的意志,她始终在顽强的奋斗着。
四一年的时候,他们举家搬到了四川宜宾附近一个偏远的山村。在那里,她仍旧经常发烧,但是,却没有因此放弃工作。之后,她将工作的地方,转移到了病榻之上,她帮助丈夫反复修改稿件,并最终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英文版的《图解中国建筑史》。
抗战胜利之后,新中国迎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但是,她却永远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医生预言她大概只剩下五年左右的寿命,在此期间,其好友费正清夫妇曾建议她去美国治病,但是,却被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她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祖国再尽一份力。
之后,他们夫妻二人全身心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一边是繁忙的工作,一边是饱受病痛折磨的身体。她就像一只两头燃烧的蜡烛,最终,将自己最后一滴精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参考资料: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林徽因》、《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erbi.cc 搞笑故事 蜀ICP备202100619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