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子贤孙伺候着》
现在重温当然看懂得多,很接地气的喜剧,教育目的演绎得很生动,赵丽蓉老师的唐山腔非常可爱,甚是怀恋这位慈祥的老太太。 电影里面最让我捧腹的是迪斯科草台班子客串唱经和尚,还有氛围组大妈队哭丧哭半截被红烧肉香走的片段。构思精巧的荒诞喜剧,现实讽刺意味非常浓厚。再也不会再有电影以这样一种嬉笑怒骂的形式表达中国的特殊时期。
2、《站直了,别趴下》
整体影片不错,这样的剧本落地需要很好的把控力,让整个影片的张力保持在一个既诙谐幽默又不失戏剧冲突的气氛中,看完还若有所思。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啼笑皆非,朴实的不完全讽刺,几处台词很妙,所以会是很好的剧场表演,很不错的影片,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而现在影片越拍越多,反映现实生活的反而没有了,这都是谁的错呢?
3、《斗鸡》
看电影,最早看这部影片还是小的时候在《电影院》,那个时候无论主角配角,演技都爆棚啊。故事性强,笑点颇多。傅艺伟楚楚动人,梁天赌疯痴颠,赵亮一石二鸟。警世之作,意味深长。看似喜剧实则悲剧,比单纯说教更具教育意义。
4、《有话好好说》
最喜欢老谋子的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大概就是越看越有味吧。台词一字一句,带点真实,带点无奈,情节没有刻意的煽情,是普通小人物的生活。旧书、旧报、旧杂志,旧鞋、旧衣裳、旧电器勒”口音张艺谋和结巴姜文简直入戏,手持摄影、北京胡同儿和评书以及李保田老师听到先用板砖再用刀双保险之后哆嗦的嘴唇都非常生活,双方甚至三方四方冲突的处事方式和微妙的心态变化到最后荒谬的转折和开放式结局皆让人意犹未尽。
5、《巧逃妙奔》
看过虎口脱险后,这个电影的剧本确实和其有很多相似之处,对比举起手来又没有特意去丑化侵略者。个人觉得算是不错的战争喜剧片。优秀的语言技术,诙谐反转的故事,人设的反差还有融入一些民间奇的事物(例如口技)。按理说语言和民间故事应该是中国电影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对。结果现在不仅电影看不到了。连现在故事会上的故事都显得无趣。
6、《没事偷着乐》
又一部现当代的《活着》,只是多了一丝乐观的意味——依靠贫嘴。贫嘴构建了影片的基调,也是抖包袱的主要途径。贫嘴还是底层小人物排解的方式,鸡飞狗跳的生活每时每刻都“有事”,只能依靠贫嘴来松懈;而“没事”的时候,也只能由衷地感叹一句“赶快偷着乐”。就像喜剧的内核正是悲剧,贫嘴也许没娱乐角色,但至少娱乐了观众。接地气的电影,每个演员都在踏踏实实演戏,没有人飘在空中,
7、《父子老爷车》
影片的主角不是怀抱伟大理想的有志青年,而是追赶经济发展浪潮的小市民。他们解构精英意识,重视个人感受,用不羁的行为嘲讽宏大或虚假的价值观。此时的喜剧电影,角色的信息属性不只是一种阶层设定,而且是实实在在根植于其所属的环境。一眼就能看穿的幽默放在当时也还挺幽默的,值得一笑。
8、《找乐》
非常地道的退休老北京曲艺爱好者的群像电影,表演浑然天成,是故事片,是纪录片,其实是那个年代的写照。老年人本分的演好自己的角色,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不容易。首尾各有一场重头戏,除了调度纷乱群戏,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七嘴八舌,全都安排妥帖了还要不露痕迹,呈现出来的现场非常震撼。
9、《男妇女主任》
喜剧的内核是讽刺,本山大叔没念过电影大学,却天然的把它实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几个脸部特写的长镜头,足够赢得最佳男主了。喜剧的内核是讽刺,本山大叔没念过电影大学,却天然的把它实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几个脸部特写的长镜头,足够赢得最佳男主了。。
10、《三毛从军记》
大胆打破传统喜剧的创作规范,以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兼收杂取、拼贴戏仿、花样翻新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在艺术上不注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严谨与唯美,更多的是故事性的拼凑与解构,但对道具、表演、场面及电影镜头形式的夸张搞笑特别注重,大师级的构图,神一样切入点,把三毛流浪记背后的悲哀演绎岀来了。
90年代内地影响力最大的10部喜剧电影,当年可都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erbi.cc 搞笑故事 蜀ICP备202100619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