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英文名(巴菲特的英文名字怎么写)

时间:2023-04-18 浏览:27 分类:娱乐资讯

他是有史以来最著名和最成功的股票投资者;他身家460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富豪;他几十年来住同样的城市,吃同样的食物,却承诺将自己99%的财富全都捐给慈善机构。他就是最慷慨的“吝啬鬼”——“股神”沃伦·巴菲特。

他在1941年买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并且从1951年开始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在之后的60年中,美国股市经过数次崩盘,无数的投资者辉煌过又落没了,而这位将投资视为艺术的老者,却永远淡然地微笑着,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中自由起舞。

巴菲特其人

天赋异禀

从小数学与记忆力就过人,开学前就把课本全部读完。

优异杰出的数学能力,正是巴菲特天赋异秉的好根基。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从小便遗传母亲的数学天分,对数字抱有高度兴趣,脑子里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数字。他尤其热爱概率的计算,甚至还研究每个英文字母在《圣经》和报纸上出现的频率。从那时起,他便学会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计算各种概率,也奠定他将来分析投资对象的基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更是巴菲特令人望其项背的独特能力。

小学五年级那年,巴菲特得到了1939年版《世界年鉴》这本书,他马上将这本书内容通读,甚至还一一背下每个城市的人口数,并且和朋友竞赛,看谁能将人口超过100万的都市全部背出。

17岁进入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就读后,室友总是看他不太顺眼。一方面是由于他生活习惯的俭朴邋遢,另方面则因为他总是在学期刚开始就能把课本全部读完,轻轻松松地成功应付课业。

锱铢必较

巴菲特从小就热爱金钱,如果望着北斗七星,他看见的会是一个钱的符号。

巴菲特与苏珊结婚

今天的巴菲特名满全球,给人慈祥和蔼、慷慨解囊的慈善家形象。但几十年前的股神却也曾是个爱钱如命、个性叛逆的问题少年。热爱金钱,可说是巴菲特的天性,他甚至一度请太太苏珊用美钞图案的壁纸贴满整个办公室。因为他相信“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其实,巴菲特小时候家境虽不算富裕,却也衣食无虞。但巴菲特从小便喜欢赚钱,自六岁那年兜售口香糖、可乐开始,他便不断发掘各种可能赚钱的工作来累积财富。加上锱铢必较的个性,不仅让他在26岁便累积了17万美元的财产,也让他身边弥漫不少有趣的传闻,如“不买婴儿床,让刚出生的女儿睡在抽屉做的代用床”、“在纽约广场饭店长期租用一间没有窗户的廉价小房间”、“带孩子看电影却不愿付爆米花的钱”等。

叛逆青春

以各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偷窃、说谎、恶作剧……,年轻的巴菲特样样都来。

中学时期的少年巴菲特,也渴望获得同学的重视与喜欢。但是,除了在数学课上可以展现他对数字的出众才华外,内向的巴菲特始终找不到一个拓展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加上正逢青春期的叛逆,巴菲特开始以各种极端的方法来证实自己、希望获得大家重视。偷窃、说谎、恶作剧让同学赤裸游入高尔夫球场池塘里等,巴菲特样样都来,但是,他对这些恶行也始终耿耿于怀。1946年那年,转机降临了……

感情世界

个性内向、不擅表达感情,亡妻生前照顾他生活起居,妻兼母职。

每当谈起投资,巴菲特总是光芒四射,宛若夜间灯塔吸引众人目光、指引方向;但只要一离开投资,巴菲特便黯淡无光、沉默寡言,宛若瑟缩树梢上的猫头鹰,静静观望树下人们的一举一动。

巴菲特与家人

个性内向的巴菲特,对于男女间的情感一向不擅表达。《滚雪球》书中提及,高中时的巴菲特曾与一名面包店老板女儿约会,但两人走在街上,“就像在比赛看谁比较害羞,两个人尴尬地在费城市区散步,一句话也没说。”或许是将全身心力贯注在投资上了,投资以外的巴菲特,几乎像个老小孩,对家庭生活相当疏远。朋友甚至曾对巴菲特说,“那边的三个小朋友,是你的小孩。还认得吗?”

巴菲特的致富之路

雪茄屁股致富法

从50几年前直到今天的全球金融风暴,巴菲特最重要投资哲学之一,总在挑选便宜、被遗弃的股票,就像你在路边看见的粘糊松软的雪茄烟蒂。他考虑一家公司死亡时的价值,只要能低于这个价值买入,就符合他所谓的“安全边际”。

巴菲特在1954年8月1日到达纽约,隔天就到葛拉汉纽曼公司报到,比他正式上任时间早了一个月。

这家公司只有八名工作人员:葛拉汉、纽曼、纽曼的儿子米基、出纳华纳、许罗斯、两位女秘书,现在再加上巴菲特。巴菲特一直希望穿上的实验衣风格的灰色薄外套,终于是他的了。“他扪把外套给我时,对我是个重要时刻。葛拉汉和纽曼也穿同样的外套,穿著它时我们是平等的。”

其实不完全是。巴菲特和许罗斯坐在没有窗户的房间,房间内有股票行情机、连接券商的专线电话,还摆了一些参考书籍和档案。

许罗斯坐在专线电话旁,多半是他打电话给证券公司。葛拉汉、米基和纽曼有时会出现在这个房间,检视行情机上的股票价格。寻找雪茄屁股,买低于清算价值就能获利。

“我们会找东西来读,会翻阅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手册,寻找股价低于营运资金的公司,那时这样的公司很多,”许罗斯回忆说。

这些公司是葛拉汉所谓的“雪茄屁股”:便宜、被遗弃的股票,就像你在路边看见的粘糊松软的雪茄烟蒂。葛拉汉善于找出这些食之无味的雪茄屁股,把它们点起火,吸上最后一口。

葛拉汉知道,有些雪茄屁股一点也没用,但是花时间逐一细查每根雪茄屁股的品质并不合算;由平均法则得知,大多数雪茄屁股都能吸上一口。他总是考虑一家公司死亡时的价值,也就是清算价值。只要能低于这个价值买入,就符合他所谓的“安全边际”;就算这家公司可能破产,也还有一道防护网。为了更保险,他运用“分散投资”的原则,购买许多不同的股票,每种股票都买很少。他的分散投资很极端,有些股票的部位小到只有1000美元。

选股:集中购买安全边际最高的股票

巴菲特私底下对分散原则不以为然,他对自己的判断深具信心,认为没有必要以这种方式避险。他和许罗斯从穆迪投资手册上搜集数据,填满数百张用来评估与判断的简单表格。巴菲特先了解每家公司的基本信息,全面过滤之后,把范围缩小到少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股票,然后把钱投资在其中胜算最大的标的。

巴菲特如何扛过“股灾”?

巴菲特说,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但股票投资中,最困难的就是保持理性,尤其是在暴涨和暴跌中保持理性。

从1969年以来的40多年间,巴菲特至少经历过4次股市大跌。每次股市大跌过后,其财富都较以前出现大幅增加。可以说没有股市大跌,也就无法造就伯克希尔·哈撒韦庞大的金融帝国。

第一次1973年1月到1974年10月暴跌50%

启示:不要低估市场的疯狂,高估值持续的时间可能很漫长,等待市场恢复理性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其间要淡定,有耐心,因为可能要等上几年。

第二次

1987年8月到1987年10月暴跌36%

启示:有时暴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你无法抓住抄底良机,对此同样要淡定,不要因为试图把握住每一次机会而自责甚至投资行为失控。

第三次

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暴跌50%

启示:暴跌后有些股票未必便宜,抄底也要淡定。

第四次2007年10月到2009年3月暴跌58%

启示:暴跌越狠抄底越狠。

简言之,也就是要淡定!要淡定!要淡定!

巴菲特的人生哲学

他本身就是一团雪球

巴菲特给自己人生的脚注就是雪球。他形容自己站在高山上逐渐滚雪球下山,愈滚愈大。只是滚的不只是金钱、人脉,还有对社会的热情,和对下一代的关心。最后他将85%股票、值370亿美元捐回给社会,再创奇迹。

学习机器,选择成为那团湿雪球

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巴菲特却觉得他可以帮助新树苗生根。他不曾一日不关心公司的业务,却在思索如何度过余生才理想时,被好为人师的冲动给撩拨起来。一段时间以来,他常向美国各地的大学生发表演说,到他们的学校去,或者在奥马哈接待他们。他喜欢和学生对谈,因为他们的习惯还没养成,仍然年轻,能够充分利用他所说的话。

“我很早就在捏自己的小雪球,如果晚个十年再捏,情况会和现在它在山坡上的位置很不一样。所以我建议学生,如果你比别人早一点起步——不必早太多,但总比晚起步要好很多。而信用卡使你落后别人许多。”

2008年,他首次成为世界首富。在这之前,学生们来自亚洲、拉丁美洲,每次都有两、三所学校的学生团体一起抵达奥马哈,有时人数多达200人以上,有时一个月长达数天。前来朝圣,拜见奥马哈贤哲的学生,得到完整的接待。他们会参观布太太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在波霞珠宝店的走道上闲逛。巴菲特在办公室接见他们。他教的东西,是他走过此生得到的教训。

灌输学子观念,帮助新树苗生根

他乐于慷慨分享个人所知,所以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一年写一次致股东信;他爱表现,所以想在股东大会放置移动式房屋;他顽皮淘气,喜欢玩乐,所以愿意为床垫代言。他内心的记分卡促使他坚守安全边际。他纯粹出于热爱,成了孟格所说的“学习机器”。

巴菲特过77岁生日时,想到自己活过的岁数,占美国历史的1∕3。他无法像以前那样整天阅读,因为有一只眼睛的视力减弱,后来戴上助听器。他讲话的速度远比从前要快,更容易感到疲累,但商业判断力依旧快速且锐利。

“如果你裹在正确的雪球里面,它一定会滚下去。我就是这样。我的意思不是只指钱滚钱,就了解这个世界和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来说,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必须做选择,而且你必须是雪花愿意掉落在身上的那种人。其实,应该说你必须是本身的那团湿雪。你最好是边走边加上更多的雪,因为你不会再回到山顶。生命的运作方式就是这样。”

来源:综合凤凰网、腾讯网、网易新闻等报道